还有最后一个月就要中考,现在谈每个科目应该具体怎么学,貌似有些苍白无力,所以我们来聊聊这最后三十天的时间管理问题。
时间利用
曾经有人采访一位中考学生,他580分考了576分。记者问他:你怎么学得这么好啊?学生说:因为我会利用时间。记者又问有多会利用?学生说:大部分人都是一下课就去厕所,认为节省时间,其实并不是。去了厕所会有很多人排队,排队的时候你还得跟人聊两句,提前解决了还不能早点儿走,循环往复,时间就全浪费了。所以他一般是上课前两分钟,冲到厕所,解决完冲回来。这样的话一个课间至少可以省出七八分钟。
那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可以用来回忆老师刚讲的知识,可以用来预习下节课内容。所以别人都是以天、星期来计算的,他却是以【课】为单位的。难怪知识和概念掌握得极好。
我一直有个观点,那就是:吃饭快的人成功机会多两倍。
这不是说你吃饭一定要快,吃得慢就成功不了。而是本质上阐释了【时间管理】的问题。
那么,管理好了时间能产生多大价值呢?
学校一天9节课和8个课间。这8个课间,利用好了,每个课间多出来7-8分钟,加起来就是一小时。很多同学写作业动辄到凌晨1点。利用好了,12点就能睡觉了,第二天效率也会提升很多。感动自己很容易,不一定苦大仇深才算学习。
不止是课间。很多课上,当老师讲一些你早已学会的习题时,真就可以自己实行自己的学习计划。诸如此类。记住,学习从来不是感动自己。
学习效率
光会利用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单位时间的价值,也就是最后这一个月可以干多少事情。
举个例子,有的同学背单词,一背背一宿,一抄抄一本,最后效果极差。而有的同学呢,他只是在某几个时间点拿出单词本本,看了几遍,效果却特别好。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他懂科学。
这里的科学可不是什么时光机啊脑电波之类的东西,而是高效的复习方法。例如背单词讲究的是高频度高强度。一天100个到200个单词,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重复看10几次,每次5-10分钟,效果好得不得了,这就是科学。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要定期重复。
所以,在最后复习这段时间,复习完一个板块后,半天,1天,2天,4天,7天都要重复一遍。7天这个好说,一周一次。半天,1,2,4天,你做到了吗?换句话说,周日上课,周日晚上就要复习一下,周一复习一下,周二复习一下,周三复习一下,周四复习一下。这种模式走一轮,虽然每天可能只有30分钟,但事半功倍。
另外机械地重复复习容易疲惫,所以要换着花样重复。这次我背单词是背单词书,下次我看摘抄本子,下下次我看阅读,下下下次我听听力默写全文。这种多维度的重复,会让人记忆深刻。
英语如此,其他科目皆是如此。
合理规划
知道怎么利用时间和提高效率了,再往下,自己要制定切实合理的学习计划。
很多同学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6点到8点-学语文;
8点到10点-学数学;
10点到12点-学英语。
我们说这样的规划问题存在于哪儿呢?
你发现他每科安排的时间都是等长的。语文的学习跟数学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怎么可能都需要两个小时呢?语文和英语是文科,他不需要像数学那样大段时间思考;反之,数学两个小时可能根本做不了几个题。计划根本无法实施。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我们在做事之前,应该制订的是任务表,因为,绝对不是因为学了两个小时习造成了学习提升,而是因为这两个小时内,我们做了多少题目,完成了任务,才导致了学习的提升。因此,合理的计划应该是,语文写两篇作文,背诵四首古诗,数学完成三角函数部分习题,等等诸如此类的计划表。
把上面提到的,可以利用的时间全利用了,该提高的效率全提高了。最后,注意复习时间最好与中考时间吻合。
例如:6月24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物理。6月25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历史。6月26日上午考外语。
那么在上午的时候,多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下午的时间,多学习历史和物理。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在特定时间段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和敏感度。至于晚上,自行利用,查漏补缺。
讲完了中考考前时间管理,最后呢,跟各位爸爸妈妈提两点小建议。一方面,在最后的关键阶段,家长更要尽可能对孩子实行正向激励。一定要多鼓励和激励孩子,孩子压力已经够大了,不要给孩子施压,让他以最好的姿态迎接这次生命中的小成人礼。另一方面,家长们一定要多了解熟悉国家政策,弥补自己报考知识的缺失,有备无患。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