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8日晚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去年11月22日后,央行再度出手降息。再度降息原因何在?将给经济和百姓带来哪些影响?货币政策取向是否发生变化?
重在缓解融资难题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有关负责人阐明降息目的。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羁绊。
央行在两会前降息,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我国1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需要密切关注通货紧缩风险。
截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持续下滑趋势;CPI上涨0.3%,同比上涨0.8%;PPI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
“经济下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这时候需要央行实行逆周期调控,通过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投资意愿,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徐洪才说。
央行表示,自去年11月22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来,社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受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近几个月以来,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对实际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
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直接对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时存款基准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对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热点图文